祁阳新闻网4月4日讯(融媒体记者 欧勇强 陈斌 实习记者 易小然)祁阳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将纺织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集群来打造,不断推动纺织产业集聚发展、智改数转、绿色转型,加速培育纺织产业新质生产力,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地。
记者欧勇强:“在中国,每两把伞的伞布,就有一把来自永州祁阳的这个工厂,企业一年产出的伞布可绕地球15圈。落户湖南13年,企业实现了从原材料‘一根丝’到终端产品‘一匹布’的制造全工序,通过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企业生产也从劳动密集型走向了机器代工,再也见不到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纺织场景。”
在祁阳高新区东骏纺织生产车间,智能制造设备数字化产线工位覆盖率达到了100%,一个工人可以看10多台设备。同时,企业开发自动化生产跟单系统,从纱线到织造,从整经、后整理到成品出货,在电脑或手机上随时可实施跟踪,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012年,东骏纺织看中祁阳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等优势,被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诚心打动,成为第一家“敢吃螃蟹”的纺织企业,从深圳落户祁阳白水。刚搬来祁阳的东竣纺织只能完成染色、定型、涂层三个生产工序,年产能最多只能做到1亿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东竣纺织新建厂房34栋,增设加弹、织造、整经、后整理等一系列生产工序,同时,凭借领跑全国的无水染色技术,一举成为全球雨伞布供应龙头企业。
祁阳东骏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蒋玲玲:“营商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政府越来越重视我们的企业。政府跟我们企业也是在共同的成长,在我们企业的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包括我们的日常生产,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
这样一块布,通过无水染色技术染色,污水趋于零排放。与传统染色技术相比,无水染色技术可以实现一机多布、一布多染,同等场地、同等人工及用电情况下,成本下降30%,生产效率却可提高5倍。
祁阳东骏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蒋玲玲:“传统染色的生产过程是比较繁琐的,我们无水染色从我们的染料研磨、溶解与配置,我们直接可以用白胚上机,就像复印机一样,把整个染料吸附在我们的白胚上面,这样更能实现清洁环保化的生产,实现绿色生产。”
东骏纺织年产值从最初的2000万元增长到如今10亿元,雨伞布市场份额占全球60%左右。在东骏纺织这个龙头企业带动下,一批企业纷至沓来。大联纺织是2018年从广东落户祁阳白水,企业从签约到投产历时不到5个月,主要生产各类箱包布。7年时间,大联纺织可以完成从纱线加工、织造到染整多个工序,订单供不应求,年产值做到了3亿多元。
祁阳大联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裕明:“下一步,我们是会进一步地延伸和完善我们的产业链,比如今年我们就会新增纱线生产这道工序,我们希望能够在5年内实现突破10个亿的产值。”
目前,祁阳现有东骏、大联、振阳等纺织产业链企业368家,形成了“纺、织、印、染、整”完备的纺织产业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一根丝”到终端产品“一匹布”的制造全工序,串联起雨伞布、帐篷布、箱包布、高档弹性面料布的全球供应链。2024年集群实现产值201亿元,占湖南纺织行业的20%左右。
来源:祁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勇强 陈斌 易小然
编辑:陈瑾莹
本文为工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