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融媒记者 李文晴 长沙报道
日前,以“九州湘聚 逐梦空天”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航空航天及北斗专场对接活动在长沙举行。
湖南的空天优势,用省工信厅副厅长欧阳晓风的一句话来概括:“产业基础‘湘’当扎实。”
在航空航天事业上,湖南有底气,新区更有“硬气”。
C919上,我们能看到博云新材的碳碳刹车盘、中航起落架,“天宫”空间站里,批量使用了湘计海盾的航天智能显示器,揽月机电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这份“硬气”,源自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
300余家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5家上市企业、20家拟上市企业、3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新区近年来全力构建北斗导航、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和大飞机供应链等产业集群的丰硕成果。
2024年11月18日,中国商飞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推进办公室落户湘江新区。总投资51亿元、规划面积1200亩的大飞机供应链智造基地项目建设由此启动,湖南航空航天新高地在此升起,推进中部九省大飞机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了新区的使命。
那么,新区何以在空天产业上一飞冲天?
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在推介会上表示,除了良好的产业规模势头,新区还有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四大实验室”、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标志性项目—湘江科学城以及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北斗开放实验室等重大战略平台,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更是企业成长的加速器。黄伯云、钟掘等院士领衔攻坚,鑫航机轮的“碳基羽翼”、中航起落架的“钢铁足弓”,北斗芯链的毫米精工、斯北图的组网加速度,一批新区企业用“中国智造”托举航天梦想。
除此之外,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激荡起了市场发展的一掬“活水”。2023年,新区发布五类产业发展基金,出资200亿元,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生态,规模位居全省之首。在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湘江新区居中部第一。让发展“活水”更活,让营商“沃土”更沃,这正是新区秉承的理念。
据了解,本次专场对接活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对于推动航空航天及北斗领域“产学研用金”深化合作有着重要意义。活动促成航空航天及北斗领域重点合作项目30余项,意向金额330亿元,其中现场签约16项,签约金额55亿元。
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这次我们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链办邀请了链上三十多家重点企业参会,为新区企业与其他地区的空天强企强强联手提供了合作平台。”
当前,新区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城,推动航空航天产业成为新区第四个千亿产业集群。
“企业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服务是我们最优的品牌。未来我们将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办事最快、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欢迎各位企业家来湘江新区创新、投资、发展!”
既然如此,谱写空天产业新篇章,何不来新区一试?
来源:湘江新闻网
作者:李文晴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工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