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企合作“双进双转”:专家走进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一线 把脉企业发展需求300余项

来源:红网 作者:胡冲 编辑:黄舒婷 2025-07-23 09:54:23
时刻新闻
—分享—

44.jpg

交流总结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记者 胡冲)7月22日,2025年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专场交流总结会在衡阳举行。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衡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等省内高校、相关行业协会的专家,以及衡阳市部分重点企业代表参加交流。

当前,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重塑计量仪器产业。智能衡器计量已快速向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务化方向跃迁。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数据交互与分析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多传感器融合、自诊断与自校准、云平台服务等成为创新热点。2024年,随着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省委、省政府把“智能衡器计量”写入“壮大新兴产业”战略部署、列为产业倍增计划的第13条产业链,出台支持衡阳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建设的“省十条”政策。

一年来,衡阳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以平台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以创新集聚带动标准集聚、以制造集聚带动研发集聚,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产值超过百亿,今年1—5月全市产值同比增长16.7%。数据在揭示,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一区两基地”的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船山时间谷基地入驻企业143家,投产110家,特别是涌现了率为科技、大井电源等一批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放眼全省,湖南拥有智能衡器计量领域国字号平台12个、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及以上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55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00余个;相关领域院士及高技能人才820余人。从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来看,湖南发展智能衡器计量底蕴深厚。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26.24亿元,今年1—5月实现营业收入435.19亿元、增长20.5%。截至5月底,全省共有产业链规上企业697家。

本次活动是全省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的专场活动之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有关各方协调组织13名资深专家分3条路线,利用2天时间,对衡阳近50家企业进行了集中走访、实地调研和深入座谈,收集企业需求300余项,涵盖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招引等多个方面,并同步进行了智能衡器计量政策和业务辅导。

交流中,一些业内专家谈到,在调研、座谈中,发现部分企业在技术、产品、标准、平台、人才、协同创新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导致研发投入不足,以及研发人员少、熟练工人招聘困难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言,应强化衡器计量产业园对企业计量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如围绕衡阳及其区域周边的产业发展,建立相关的计量测试平台、测量装备研发平台和计量测试人才培训中心等;鼓励、支持企业与省内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合理布局日常生活类仪器仪表、科教类仪器、工业类仪器和科学仪器等低中高技术门槛产业等。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标准制定建强公共服务平台载体,支持现有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并购重组、品牌建设等方式做大做强。同时鼓励产业链企业与国际知名计量机构、仪器仪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标准互认和市场开拓,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溢出和创新资源辐射,提升产业影响力和区域品牌形象。

来源:红网

作者:胡冲

编辑:黄舒婷

本文链接:https://hngx.rednet.cn/content/646941/67/151483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