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路向“新”丨从“一”到“三生万物”的株洲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肖拓 2024-12-02 22:07:5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科技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互动,是地方与企业共同的命题。

瞄准“转化”这一关键环节,株洲今年持续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探索了哪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和路径?12月2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一路向“新”》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1月26日至27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株洲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株洲报道

全国百余个老工业基地里,株洲并不特别。

但近年来,株洲国省级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北斗产业几乎从无到有,制造业整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经济发展成色有目共睹。

特别的是,株洲的产业会裂变,一项关键技术,就能孵化为一家独特企业。其产业链上的裂变孵化,暗合着“三生万物”的古老哲学。

11月26日至27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株洲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沈晓明对一年来株洲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

以制造业为增长主力,以高技术产业带动发展,颇有株洲特色。

这些成绩背后,有没有其他城市可以借鉴的经验?近日,记者走访了株洲多个园区、企业,探寻株洲经验背后的故事,并试图将株洲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

1592be6f747c47019896086519169914.jpg

时代新材风电叶片堆场。

(一)

第一个经验,记者认为是“坚守初心,道始于一”。

先分享一家企业的故事。时代新材,最初只是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一个橡胶课题组,历经四十年发展,如今已是中国中车一级子公司,是A股上市企业。

时代新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治国介绍,该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2007年从轨道交通扩散至风电领域,抓住了清洁能源发展的时代机遇。至2023年10月,时代新材已卖出风电叶片超过2万套。

今天,时代新材于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汽车、新型材料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品种超千余种。2023年营收超过175亿元。

为何一家制造业企业横跨多个看起来毫无交集的行业,还能被市场看好?杨治国称,无论是泛交通领域还是清洁能源领域,公司的发展都基于“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工程化应用”的这个初心。有共性技术,有相应基础,时代新材的某风电减振和传动产品从开始投放市场到拥有70%市场占有率,只用了两三年时间。

行业不同,但对时代新材而言,初心是一致的,就是做好“材料”。

坚守初心,找准发展的原点,才能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企业如此,城市经济发展也如此。

株洲因工业而立,也当因工业而兴。

但过去一段时间,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被视为“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包括株洲在内的一些老牌工业城市,第三产业高歌猛进,又尤其以房地产增速为主。

但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塞莱斯汀·蒙加说,“对服务业带动增长的盲目信仰,是一种危险的幻觉。”

2021年以来,株洲喊响“培育制造名城”口号,便是找回了初心。让工业重新归位,让制造业站C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考量。

2023年,株洲市制造业占GDP比重为32.1%,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超过40%,超过房地产成为第一大税源。现在,株洲在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排名第36位,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单位GDP密度居全国首位。

从今年数据看,1-10月,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连续五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位。从三大门类来看,株洲制造业活力满满,其增加值增长10.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9.9个百分点。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动能强大,1月至10月,株洲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8%。出口方面,株洲1至10月增长38.4%,出口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

11月27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株洲市首次入围数字经济百强市。

微信图片_20241202210236.png

等待启运的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

(二)

仅是找到初心还不够,还要有工作方法,要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记者梳理的第二个经验,是老生常谈的“向改革要活力”。

今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以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政策的实施,对地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摆脱原来土地财政背景下招商引资的‘内卷’困境,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表示,株洲提出“为企业降低1%的成本,提升1%的效益”目标,以降成本为核心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

1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就《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回应了市场关切。在株洲,1-9月的公路货运占比近年来首次降至90%以下。

通过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展“铁水公”多式联运,株洲让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从2021年底的14.37%下降到13.9%。

株洲高新区一隅。

通过“园网共建”工程,为园区企业提供全要素、全功能、全生命周期的用电服务,株洲园区用电成本下降1%以上。

为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及科创企业发展,株洲探索实施“先投后股”,政府当起企业“合伙人”。11月25日,株洲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株洲市“先投后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先投后股”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项目的一种新模式。在“先投”阶段,财政资金以科研项目形式向科技型企业投入,支持研发和成果转化,并约定后期股权转化比例;在“后股”阶段,当被投企业实现市场化融资或发展良好后,按照事先约定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

通过降低土地、资金以及制度性交易等一系列成本,今年株洲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营收成本同比降低0.43元,让企业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进一步提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

前不久召开的株洲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共株洲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的实施意见》,铺排了10个部分34项改革,形成了改革落地的具体办法。当前,推出了具有株洲特色的24项第一批重点推进的改革事项清单。比如,探索构建“连环债”清偿机制、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体系、探索田心片区改造“产业+社区”治理模式等。

紧盯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株洲改革攻坚,精准破题,正不断积蓄形成新的发展势能。

(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记者梳理的第三个经验,是科技、产业、城市围绕“创新成果转化”的融合发展。

今年,株洲全面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整合并有效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在科技与产业间构建转化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株洲星座卫星拍摄的地表图片。

以“从无到有”的北斗产业为例。11月27日下午,记者在北斗大厦采访时,“株洲星座”的首发4颗SAR卫星正划过南极圈边缘。太空星际技术总监汤大权介绍,他们正忙着准备12月14日再发射4颗卫星上天,“株洲星座”的16颗SAR卫星预计明年3月全部发射完毕。

届时,太空星际的SAR卫星在轨数量将达到国内第一、世界前三,成为全国最大的雷达遥感卫星服务提供商。

“这个行当短时间要大量投入,是株洲当地政府提供了融资帮助,当地有商业航天的产业生态,让我们的数据能解决现实问题。”汤大权说着来株洲的原因,10月举行的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让他印象深刻,他期望了解新的应用场景、产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太空星际只是株洲130余家北斗关联企业中的一员。如今,在株洲云龙大道以南1.2万余亩土地上,湖南北斗产业园正加快建设,仅两年多时间,株洲初步构建从部组件研发、整星制造、星座营运到场景应用的北斗全产业链。

微信图片_20241202210312.png

10月24日,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株洲开幕。

和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株洲深耕多年的优势产业不同,北斗产业本身就是新兴领域。要发展,就要让要素尽可能聚集。

5月28日,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揭牌;6月13日,株洲市北斗产业基金成立;7月12日,株洲市北斗集团成立,株洲北斗湖时空信息科技园项目开工。

原创科技成果、吸引人才、提供资金、项目落地……株洲这些动作都有一个目的,引导创新要素聚集。

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院长池天河对记者说,株洲让他看到了北斗领域的研究成果落地成为产业的现实可能。

池天河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原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对株洲的看法,也是众多高校和企业对株洲的看法。

“政府的作用就是搭平台,产业需要什么,政府就去找什么。”株洲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擎擎说,今年来,株洲走访了30多所省外高校,梳理各高校可以转化的成果,建立技术项目库,同时梳理企业需求建立需求库,让技术和市场得到有效对接。

以活动链接资源,以工作闭环推进项目落地,株洲高新区集中孵化,产业链承载园区落地转化,这便是株洲正在探索的创新成果转化路径。

株洲的经验,便是坚守发展工业这个“初心”,结合改革与创新,方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如《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肖拓

本文链接:https://hngx.rednet.cn/content/646856/94/145081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