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潮的螃蟹丨从今年的“北斗”看方向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罗倩 2025-09-25 10:53: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株洲报道

多国政要云集,10多位院士“站台”,100多家头部和重点企业齐聚,近200名外宾出席,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新理念如璀璨烟花,竞相在会场绽放……

9月24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盛况空前。

图片

▲9月24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朱丽萍/摄)

这一次的盛会,有哪些亮眼表现?透出了什么样的发展新趋势?我们一起来看北斗“导航”。

向上看:峰会高端,“北斗”备受重视

相较于前三届,本届北斗峰会有一些新变化。

首先是规格高。

出席峰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还有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副议长福蒙德拉扎和24个国家的代表团,以及相关国际组织。

此外,还有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委,以及浙江、江西、山东等29个省市自治区,加上14位两院院士,以及400多家国有企业、400多家民营企业代表,这样的阵容,前所未有。

参展参会嘉宾总数近5000人,创历史新高。

本届峰会除了开幕式外,还设置了1场高端主旨演讲、5场主题论坛、6场学术交流、1个场景示范展等活动,并且,首次有地方省、市代表参展布展。

图片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朱丽萍/摄)

其次,是“语境”不同,国家层面的殷殷期待溢于言表。

丁薛祥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面向未来,中国将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努力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北斗系统,让北斗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同时,丁薛祥提出了四点建议——

●加快打造北斗系统国际朋友圈

●加快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加快推进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

●加快完善卫星导航全球治理

有这四个“加快”,将更好推动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向下看:应用越来越广,精度达厘米级

机器人背上“北斗背包”,就能秒变“认路高手”,不仅能收快递、按电梯,还能到园区导览、自主巡检。

这是本届峰会举办地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内,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展示的“黑科技”。

相较于前三届,成果发布、场景示范是本届峰会的另一个亮点。

本届峰会集中推介了“五个一”成果,包括首发一批北斗规模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发布《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和北斗规模应用典型案例,成立“北斗实验室联盟”等,可谓从应用领域拓展到科技资源整合都有新变化、新进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峰会吸引了中国时空、中国电信、高德地图、华大北斗等国内头部、重点北斗应用企业参展,设置了室内、室外两大展区,布展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共有上千个应用示范场景亮相,显示出北斗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领域越来越广泛。

比如室内展馆,利用实物、模型、沙盘、投影等多种手段与方式,展示“总体成就展”“海外应用展”“未来时空展”三大室内展馆风采,场景覆盖国土测绘、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

大家对九三阅兵还记忆犹新,其实,背后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份功劳。该系统以厘米级定位精度,助力受阅装备实现“米秒不差”的协同。

前面提到的背“北斗背包”的机器人,就能实现动态厘米级定位。

厘米级定位是什么概念?

比如美国主导开发的传统GPS导航,其定位误差约为5-10米。而北斗系统通过地基增强技术,能将精度提升至动态厘米级——相当于能识别出手机在桌面滑动的细微距离。

由米级到厘米级的提升,正是此次北斗峰会全面展现的一个技术升级。而这样的升级,早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片

▲市民使用“北斗千行”小程序解锁共享电动自行车。(聂千川/摄)

比如此前株洲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北斗+共享电单车”项目,1万辆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车辆投入使用后,精准停放、安全预警等功能更强。

比如2024年7月通车的长沙香炉洲大桥,在建设期间,就采用了“北斗+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以确保施工安全、精准。‌

还比如,湖南自然灾害频发,通信网络的中断严重影响电力应急抢修效率。国网湖南电力自主研发应急通信“星空地全能舱”,助力破解难题。该装备基于北斗技术,融合高通量卫星等通信技术,保障灾害极端情况下的电力抢修通信畅通。

图片

▲“星空地全能舱”沙盘。(朱丽萍/摄)

事实上,本届峰会传递出的重要信号之一,就是要全方位展现北斗系统“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应用价值。

向内看:产业集群“拔节成长”

集聚了64个国省创新平台,550多家上下游企业,参与3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没错,这样一个庞大的北斗产业体量,说的就是湖南。

地处内陆的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名声在外,殊不知,在北斗技术领域,其实也很牛。

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大佬们,早该来湖南走一走了。因为这里,是中国北斗系统技术的主要策源地。

湖南全程参与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的建设任务,有着最先进的北斗技术研发系统和最广泛的应用场景。长沙、株洲和岳阳,更是在去年9月入选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图片

▲中车电动车辆控制平台。(聂千川/摄)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动北斗与现有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形成从部件研发、整星制造、星座营运到场景应用的卫星全产业链,北斗产业已成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亮丽名片。

在本届峰会承办地株洲市,北斗产业已聚势成链,形成了全产业链条。

2024年,株洲时空信息产业集群规模17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北斗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亿元。

目前株洲规划133个应用场景,建成并投入使用46个,在建32个。在全国39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中,株洲市得分排名持续保持第一。

图片

▲9月24日下午,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发展论坛在株洲举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北斗产业规模达到5758亿元。而在湖南,去年北斗产业实现总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35.6%。

目前,湖南已将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链纳入全省13条重点产业链,将建设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纳入“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滚动实施。

预计到2027年,湖南北斗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图片

▲基于北斗打造的无人驾驶汽车。(聂千川/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湖南通过“星、芯、端、测”全链条布局,已形成从卫星制造(如企业赛德雷特卫星智能工厂年产150颗小卫星)到终端应用(2025年政府采购终端规模达2752万元)的完整产业闭环。而这种发展模式,眼下正在全国范围被推广。

向外看:市场前景“好大一片天”

全球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中国的北斗,还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

此次峰会上,多位专家在谈到全球四大导航系统时,几乎都用到“北斗堪称第一”这样的词眼。

因为有在轨卫星数量的优势,从定位精度看,中国的北斗系统优于其它导航系统。

图片

▲株洲太空星际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左三)在介绍一台对地观测卫星。(图源:新华社)

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近年来,北斗系统相继进入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已在140个国家落地应用,逐步成为世界品牌。

今天的北斗系统,是由55颗卫星组成的“现代指极星群”。有人形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像是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太空灯塔”,‌持续为地球上的用户发送精准的时空信号。‌

记者从本届北斗峰会获知,北斗系统最特别的地方,不仅在于能够精准定位,还能通过短报文功能实现通信。例如渔民在海上遇到危险时,即使没有手机信号,也能通过北斗终端发送求救信息。

图片

▲9月24日,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观众在了解一台小型人造卫星。(图源:新华社)

从本届峰会看,中国北斗系统已经呈现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全域场景深度渗透、国际化生态构建三大发展方向,2025年海外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元。

比如,北斗在东南亚建成了20个地面增强站,为泰国智慧港口、马来西亚棕榈园提供厘米级服务。

在中东,中国与阿联酋合作建设北斗/GNSS中心,服务覆盖海湾六国。在本届峰会期间,还举行了中阿北斗合作论坛。

在更远的非洲,北斗为肯尼亚蒙内铁路提供全生命周期定位监测……

在上述优势基础上,国内北斗技术研发和应用“靠前”的省市,更需要加快打造北斗系统的“国际朋友圈”。

以湖南为例,未来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北斗标准国际化,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复制“株洲模式”——即通过产业园区集聚(如株洲北斗产业园链上企业达170家)带动技术输出‌。

图片

▲株洲北斗产业园。(图源:株洲经开区管委会)

国际合作是卫星导航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届峰会透露,中国支持搭建国际教育培训平台,将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培养卫星导航人才,促进国际卫星导航能力建设。

从今年的“北斗”看趋势、看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具潜力,北斗的产业应用会超出大家的想象。

文末gif.gif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罗倩

本文链接:https://hngx.rednet.cn/nograb/646943/69/153095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