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冲 长沙报道
初冬的长沙即将迎来一场“数字脉搏”的强劲跳动。11月20日至21日,已连续举办6届的世界计算大会将再度启幕,以“计算万物 湘约未来——智算驱动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邀全球英才共赴这场“算力 + 创新”的顶级盛会。作为工信部与湖南省政府联手打造的行业标杆活动,这里不仅有前沿技术的集中呈现,更藏着全球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亮点抢先看:12场活动里的“科技盛宴”
本次大会搭建“1+5+5+1”活动矩阵,像一套精密的 “科技盲盒”: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将率先拉开序幕,中外院士学者将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拆解 “计算如何重塑经济格局”,剖析 “算力与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专题活动聚焦超算、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学者们将围绕 “神经拟态计算”“光子芯片”等话题展开深度研讨,多场演讲与圆桌对话让思想碰撞出火花。
在创新成果展示区,中国电子、华为、中科曙光等行业龙头企业将操作系统、机器人、脑机接口装备等最新技术成果。湖南 “人工智能 +”专题展更像一本“应用说明书”,从长沙影视基地的AI剧本生成,到智能工厂的无人巡检,一个个鲜活案例揭开 “智赋万企”的面纱。
湖南底气足:五大赛道撑起“计算高地”
承办这样的顶级盛会,说明湖南的“计算家底”已得到多方认可。在先进计算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产业集群像一棵 “参天大树”,230多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是它的枝丫,超1万PFlops的总算力相当于“同时为千万台设备注入智能大脑”;人工智能赛道上,7个通过国家备案的生成式AI大模型,已悄悄走进长沙人的生活——比如短视频平台的智能剪辑、政务大厅的AI咨询机器人,都是它们的“杰作”。
更值得期待的是新兴赛道的“破圈”:具身智能领域,健康陪护机器人能陪老人聊天、测血压,VR头显设备让玩家“一秒穿越”到虚拟游戏世界;量子科技领域,湖南团队研发的芯片填补了多项国产空白,让“量子加密通信”离普通人更近;时空信息领域,依托北斗系统,长沙造的高精度芯片已装进渔船、无人机,帮渔民精准定位渔场,助植保队高效喷洒农药。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更像一座“算力粮仓”,超算支撑着气象预测、新药研发,智算则为AI训练“供能”,成为产学研融合的“硬核枢纽”。
全球共携手:构建“算力协同”全球交流平台
这场大会不止是“湖南主场”,更是全球计算产业的协同交流契机。全球计算联盟(GCC)带着近300家会员单位深度参与,中外专家、企业代表等围绕“产业趋势引领、全球生态协同、创新技术筑基、价值场景落地”展开深度交流。
正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所说,全球计算正经历“三大升维”——从单一CPU到多元异构架构,从中心化计算到云边端一体化,从工具赋能到原生驱动。而这场大会,就是要搭建一个“机遇展台”:让中国的液冷技术、开源生态与全球资源碰撞,让湖南的计算优势与世界需求对接。
如今,大会筹备已进入倒计时,11月的星城,不仅有橘子洲的美景,更有一场 “算力驱动未来”的盛会——在这里,每一次技术演示都可能改写产业格局,每一场对话都可能孕育创新突破。这场汇聚全球智慧、满含湖南特色的活动,终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的 “助推器”,为全球计算产业注入湖南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胡冲
编辑:张皎
本文为工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