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翼鹏 余雅琴 实习生 贺之洲 长沙报道
三个多月前,在深圳从事软件开发多年的架构师陈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离开这座一线城市,来到湖南加入位于长沙的湖南泛联新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泛联新安”)。
“泛联新安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岗位,在整个软件测试行业而言,泛联新安也处于领先位置。”已过而立之年的陈笑坦言,“长沙离我江西萍乡老家比较近,生活成本相比深圳低很多,整个人的幸福感也会高一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正在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基石,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而湖南与长沙,正是这赛道的佼佼者。
在这一时代浪潮下,陈笑的选择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端技术人才正从各大城市来到湖南与长沙,加入此间蓬勃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潮中。
链上协同:上下游联动破发展难题
陈笑所就职的泛联新安,自2017年成立以来,如今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基础软件提供商,在智能程序分析、编译器技术等底层核心技术领域深耕不辍,为业界提供先进的国产自主基础软件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泛联新安已与轨道交通、金融、工业、汽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数百家顶级企业用户合作,提供基础软件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泛联新安EDA事业部总经理黄雅静介绍。
泛联新安的软件安全测试区。
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与融合创新,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应用落地,呈现出鲜明的产业链协同创新特色。
这其中,泛联新安与湖南本土公司景嘉微的合作便堪称典范。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对国产算力的迫切需求,景嘉微作为国内GPU研发的重要力量,正在芯片研发领域持续加大投入,而芯片原型验证的工具成为其技术攻关的关键,在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泛联新安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由此展开深度合作。
“目前,预计的设计原型已经成功导入我们的验证平台,其性能表现已接近既定目标要求。待整套系统完全成熟后将在未来实现批量采购该系列工具。”黄雅静说。
如同精密齿轮般的合作不仅让双方对未来充满信心,更促使景嘉微决定对泛联新安进行战略投资。这个决定背后,不仅是从技术合作到资本联姻的迈步,也是长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建设的生动注脚。数据显示,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是全国计算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CPU、GPU、SSD主控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等国产市占率第一。
在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此处的湖南芯海聆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芯海聆”)则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赛道——数字助听器芯片研发。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已经在细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2年3月便完成55纳米数字助听器芯片流片。目前已销售超100万颗芯片。”芯海聆总经理熊志辉介绍。
芯海聆生产的芯片与硬币大小对比。
芯海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比如作为我们的股东的锦好医疗,在芯片算法开发、整机实验、临床试验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熊志辉表示,这种上下游联动的模式,让芯海聆能够快速推出产品并实现应用落地。同时,公司还与长沙本土的毂梁微、志浩航等企业合作,分别完成后端设计和芯片测试环节,形成了良好的本地产业配套。
生态培育:双向奔赴的创新沃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精心构建的产业生态体系。在长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生态正实现人才与政策的双向奔赴,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人才引育方面,长沙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本土技术人才,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回流,形成一个容量丰富的人才库。
“公司当时选址湖南湘江新区,就是想要依托大学城的人才优势,产学研的合作会更方便开展,也更利于我们提前与产业高端人才建立联系。”熊志辉说。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政策支持体系则在产业发展中展现出“雪中送炭”的精准发力。泛联新安相关负责人回忆起与景嘉微的合作时便提到,在共同推进合作项目时,得益于通过申请长沙市科技局“揭榜挂帅”项目后得到资金支持,使得项目进程再度加快。芯海聆则获得长沙市军民融合人才计划支持,以及获得省市工信厅在芯片流片和音视频典型应用上提供的超百万元的资金支持。
这种生态效应正在持续放大:本土企业优先选择本地供应链,外地企业被产业生态吸引入驻,人才因产业集聚而回流,政策因产业成熟而优化,不仅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也带来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
就产业集聚规模来看,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拥有中电长城、湘江鲲鹏、银河麒麟、飞腾、景嘉微、国科微等骨干企业1400余家,形成了“央企+龙头+中小企业”的梯队布局。
从全省层面看,湖南省按照“强优、固基、育新”思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产业格局和基础优势。仅在去年一年,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930.7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314.7亿元,同比增长12.8%。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余雅琴 贺之洲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工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