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4分钟下线一台重卡、“3秒一度电”超级快充的新能源调车机车等“工业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非遗织锦在海外大受欢迎等“梦幻联动”,因何而产生?“废墟里捡陶瓷”广受追捧、“功勋矿”重启焕新等“工业奇观”,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11月23日起,跟随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的脚步,解码工业旅游出彩“秘方”,打开湖南旅游新“视”界。
龙牌酱油的晒酱大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放明 湘潭报道
没有尘烟弥漫,没有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酱香。
在湘潭龙牌食品工业园,数千口传统酿酱缸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它们在冬日里静静地晒着太阳,“享受”着岁月静好,也传递着对传统工艺的默默坚守。
“龙牌酱油灯芯糕,坨坨妹子随你挑”。在湘潭,这句流传久远的湘潭民间俗语人尽皆知。作为湖南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产品,龙牌酱油在岁月的长河中,它既是数百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者,也是无数人代代相传的湘潭记忆。
近年来,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坚守“酱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游客从“游”到“买”,回去后又成了龙牌最好的“推介官”,让工业旅游与产品营销深度结合。
龙牌博物馆的雕塑,让古老的“打酱油”场景再现。
“龙牌”的厚重底蕴
清乾隆初年,湘潭商人龚裴然创办了龚庆祥斋酒酱作坊,开启了湘潭制酱业先河,后来吴元泰、吴恒泰酱园传承了湘潭酱业的发展并将之发扬光大,一部完整的湘潭制酱史在此开篇。
1915年,龙牌酱油与贵州茅台酒同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1966年,龙牌酱油作为湘潭最早一批出口商品,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1979年,龙牌酱油注册商标,是新中国首批注册商标之一;1993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后又两次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因龙牌酱油,2020年湘潭市被中国调味品协会授予“中国酱油之乡”……
2019年,龙牌酱油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汪峥嵘带领团队投资控股,成为龙牌酱油第六代传承人,将龙牌酱油打造成融合传统与现代工艺的调味品厂。
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的龙牌厂区。
有着283年历史的龙牌酱油,如今既保留着古老的酿造传统,又焕发出“老字号”的全新活力。“龙牌”产品从原来单一的酱油延展到老抽、生抽、料酒、蚝油、食醋等共47种,并形成了“党建+老字号传承+生产经营+研学旅行”的总体发展布局。
“龙牌酱油之所以一直延续着中华老字号的美誉,是因为在它的品牌基因里,流淌着经历涓涓时光依然传承至今的酿造工艺和不变初心。”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越说。
孩子们在晒酱大缸前“打破砂锅问到底”。
“龙牌”的游览体验
“哇!这么多大缸,里面盛放的是什么啊?好香哦!为什么要露天摆放……”近日,湘潭市一家幼教机构组织孩子和家长们,在龙牌食品工业园开展研学游活动,满眼的新奇让孩子们脑洞大开。
一旁,张越和蔼地告诉孩子们:“传统酱缸天然晒,这些都是用来存放醅料发酵的容器,里面最初投放的原料有黄豆、面粉和盐水……”她介绍,立春时节开始投料,经小暑、大暑、处暑、三伏天日晒夜露,历时10月有余,让原料自然发酵分解,才生成独特的风味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的晒露发酵,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博物馆内展出不少龙牌老物件。
在龙牌博物馆内,浓厚的酱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从古老的木制手工压榨工具,到充满现代气息的酿造工艺,各类中华传统手工酱油制造工具和相关文物琳琅满目,让人仿佛看到古朴厚重的“湘潭酱油”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
与此同时,龙牌酱油还开辟了手工制作体验馆,并通过千年油鼓秀、酱油味冰淇淋、用酱油作画等非遗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的方式,不断传递“老字号”的独特魅力。
在龙牌食品游客中心手工制作体验馆,这家幼教机构的负责人一边给孩子“打下手”,一边说:“不但可以在厂区近距离了解酱油历史文化和生产工艺,还可以动手勾兑不同月份的酱油,仔细观察不同酱油颜色,用酱油作画,体验一把不一样的‘打酱油’的快乐,孩子们和家长都很开心。”
孩子们体验“打酱油”。
从2020年开始,龙牌酱油每年举行“打酱油节”,将传统习俗融入市井烟火气,并将其打造成为湘潭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在工业旅游方面,我们既是引导游客对龙牌产品每一滴酱油的溯源,更希望能促进下一代对工匠精神的持续发扬和永续传承。”张越介绍,截至目前,今年接待研学游的人数达1.5万人次。
来源:红网
作者:刘放明
编辑:肖拓
本文为工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