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苏莉雅 通讯员 姜杨敏 刘玉宗 株洲报道
一杯咖啡的时间可以做什么?在世界轨道“梦工厂”——株洲,仅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
中国自主研发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有着“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中国动车组的摇篮”的美誉。从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拉开了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序幕,到复兴号驶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借助先进技术和创新人才,以及本土产业链上的企业强强“链”合,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正在株洲加速崛起。
400多家企业集聚,“链”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一杯咖啡”背后,是先进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400多家企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
据了解,目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链上集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保等上下游企业425家。动车组出口份额全国第一,牵引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是全国该行业产业规模最大、产品谱系最全、创新实力最强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具备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2022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总体规模达到1507亿元。
株洲轨道交通生产线。
轨道交通的“春雨”,也滋润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2016年12月26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中车株洲所旗下时代电气提供“大脑”和“心脏”的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轨道上的长株潭”由此拉开了交通融城的序幕。
坐在舒适的长株潭城际铁路上,安静地了解国内外最新资讯,是中车株洲所研发工程师金肩舸通勤路上的日常。他既是该便捷交通的享受者,也是轨道交通工作的参与者。城铁,是他上班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下班后回到长沙家中陪伴妻儿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现在从长沙家里出发,坐城铁到株洲的公司,只需要50分钟。”金肩舸介绍,对比多年前近2个小时的市内公交加城际大巴,无论是舒适度还是便捷性,都好太多。“若对比自驾,不仅精神轻松、经济实惠,而且低碳环保。”
坚持自主创新,“链”成核心技术“领跑者”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产业发展聚势赋能的源动力。
记者了解到,中车株洲所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相结合,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8%作为创新团队的科研经费,这个比例达到了世界领先企业的科研投入水平。
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
以中车株洲所在轨道交通牵引传动领域的技术攻关为例,为掌握现代“机车之芯”技术,打破少数跨国公司对铁路核心技术的垄断,中车株洲所紧紧抓住我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大发展的黄金机遇,充分利用全球高端智慧资源,积极参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在完全自主掌握交流传动系统集成、网络控制、信息监控等核心技术后,向着“无人区”继续挺进,使中国在牵引电传系统技术领域,实现从“跟随者”到“并跑者”乃至“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今年9月7日,雅万高铁在印尼正式开通,这是中国高铁列车“出海”第一单,实现了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历史性突破。而列车上装载的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等核心子系统,正是由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
走在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生产区一片热火朝天。“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在复兴号上搭载的牵引变流器,它被称作是高铁的‘心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协理员潘自强介绍,牵引变流器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为列车提供动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质量都达到了国际领先。
“厂所结合”协同创新,“链”变强大发展“核能”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近年来,株洲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厂所结合”协同创新生态,拥有以行业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为核心,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为结点的网络化创新生态系统,贯通了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快车道。
国创中心副主任陈建雄介绍,通过整合产业内以及高校资源,中心帮助解决轨道交通领域上下游的共性技术问题,打造了智能运维、激光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基础器件五大产业板块,攻克了激光加工、氢燃料系统、隔音降噪等20余项行业难题。
在国创中心中试基地激光清洗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激光清洗设备,对地铁轮轴上的锈蚀、油污等污染物进行处理。记者在现场看到,轮轴经过激光清洗的部位,锈迹、油漆已经被去除,锃亮如新。
激光清洗设备清洗地铁轮轴。
“以前都是人工加药剂清洗基材上的污染物,对基材有所损伤,同时也难以达到工艺标准。”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经理罗彭澎告诉记者,激光清洗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打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无接触、不损伤基材、绿色环保,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效率也提升了50%。
据了解,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聚了以刘友梅、丁荣军2名工程院院士为领衔,以近33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支撑的高级人才研发团队。集群企业主持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84项、国家标准112项,突破关键共性技术3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超过80%。
同时,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从地理空间的集聚、到研发创新的协同,产生了强大发展的“核能”,裂变出了中车双碳产业园、中车尚驱、中车尚驰、时代华先等一批项目,培育了IGBT、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深海装备、工程机械、船舶电驱、污水处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风电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株洲市石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链办公室主任敬华兵表示,未来,株洲将充分发挥“整机+核心部件与系统+基础零部件配套”竞争优势,力争到2025年,集群规模稳步迈进2000亿元,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核心部件、器件、软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成为市场“领导者”。
来源:红网
作者:苏莉雅 姜杨敏 刘玉宗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工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