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个高地”催奋进 登高攀新再出发——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张甜-网发 2023-09-18 15:34:38
时刻新闻
—分享—

三湘首善,大美星沙。 王深虎 摄

湖南长沙县,中部枢纽,崛起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区。(长沙自贸临空区供图)

长沙经开区一角。 舒展 摄

单月掘进542米,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再创世界纪录。(企业供图)

1月7日,山河智能地下工程装备全球发布会举行。

吉因加实验人员正在做实验。肖思尘 摄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彭国明 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县委宣传部提供)

周小雷王茜

金秋的星沙,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亲临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在山河智能车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以占湖南0.8%的面积,贡献了4.3%的GDP;荣登全国发展潜力百强县榜首,综合实力稳居中西部第一位;11项工作获得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三年来,长沙县委、县政府按照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带领140万星沙儿女,完成了一次换挡提质的纵身跳跃,打赢了一场精准制导的“晋级赛”。

智造凯歌高扬

走进号称“聪明工厂”的三一集团18号厂房,一条条生产线整齐排列,AGV自动运输车来回穿梭,身形庞大的工业机器人举重若轻,搭载视觉传感的机械臂灵活舞动……

在这里,每台泵车从原材料起就有一张专属“身份证”,由“工厂大脑”全程智能调度,实现“一张钢板进,一台泵车出”的智能制造全要素落地。

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18号工厂全部九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都已实现“聪明”作业。最终,实现工厂产能扩大123%,生产率提高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

三一集团18号厂房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这是星沙制造迈向“星沙智造”的一个生动实践。

当金属的光泽与智慧的光芒交相辉映,当机器的轰响与头脑的风暴激荡共鸣,星沙智造如虎添翼。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星沙大地上创新实践不断涌现。

2021年9月,长沙经开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机制,首批启动9大项目,促进高端装备与数字孪生、5G、区块链等六大技术实现“技术+场景”的融合,推动“星沙智造”走得更远。

目前,园区已累计打造120余个产业链多主体创新场景,“5G+人工智能”等标杆性场景遍地开花;累计培育1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产业只有成链才能释放最大动能。一个完备的产业链,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强产业链,让企业留得下、发展好?长沙经开区推出“产业链供需集市平台”,全方位促进供需双方对接。

落户长沙经开区的福田汽车,于2021年建设了超级卡车工厂生产线,目前已配备大量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设备。但在刚投产时,企业却有些不适应:由于本地配套率不高,在长沙生产一辆轻卡或中卡,成本较山东潍坊的工厂要高3000到5000元。

在得知企业遇到的问题后,长沙经开区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组建了“精准服务”小分队。去年,长沙经开区上线“产业链供需集市”,为产业链企业在线上提供市场、技术、活动、载体、政策五个方面的对接服务,线下也常态化举办对接活动,助力本地产业链企业间的合作。距离福田汽车不到6公里的湖南湘江关西涂料,就是在去年的一次线下活动中搭上线,并在现场签订合作协议。

仅一年多的时间,福田汽车的本地配套率从4%提升到17%,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配套厂商对主机企业的响应速度。今年,企业还计划再开发13个业务模块,提升属地配套率达25%以上。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长沙经开区持续推进工管委领导联点精准服务企业,并确定每月第四周为“精准服务周”,向全部规上企业派驻驻企联络员,摸实情、送政策、解难题、谋发展,实现“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保订单、保生产。

从工程机械一业独大到“两主一特”(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转变为围绕“3+3+N”产业体系,集中力量打造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临空制造、生物技术和生命健康、高端现代服务业六大千亿级产业,长沙县产业布局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对先进制造业的执着。

创新风头正劲

9月13日上午,山河工业城。“出发!”随着一声发车号令,满载近百台工程机械设备的车队浩浩荡荡从这里驶出,发往欧洲、澳大利亚、非洲等多个地区与国家。

“我们的出口销售连续3年保持大幅增长,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工程机械出口同比增长约60%,其中高空机械出口营收同比增长220%。”发货现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新介绍。

山河智能“出海”的底气,正是来源于“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殷殷嘱托。

3年来,山河智能科技攻关马不停蹄:近百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功下线,包括全球最高桩架、全球首台智能化深井套管车载钻机、最大增程式电动旋挖钻机、首台套新能源无人驾驶矿卡等多款全球之最或首创产品,行业首创液压混合动力旋挖钻机和全球最大增程式电动旋挖钻机。在电动化、智能化、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率先行业研发遥控挖掘机、装载机、智能钻机等智能工程装备,在国内外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

山河智能攻坚克难,屡摘“产业明珠”,也是星沙科技创新之风正劲的缩影。

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机、世界首创5G智能钻机、5G旋挖钻机、湖南首个百亿级应急装备与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如今的星沙大地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在此开花结果。

作为全省全市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长沙县长期居于全国工业百强县前列,拥有4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2家“全球灯塔工厂”,以及国家级防灾减灾实验室、铁建重工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设施,形成了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科创基因强大。

一直以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长沙经开区紧扣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发挥园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形成“产业+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由此,企业也频获大奖,一座“科创森林”在长沙经开区已然成景:铁建重工上榜工业大奖,山河智能上榜表彰奖,蓝思科技上榜提名奖。三一集团、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企业承担数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铁建重工、远大空调、开元仪器获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大赛“十大科技创新企业”,铁建重工“隧道钻爆法智能成套装备研制”、国网防灾减灾中心“输电线路大通流防雷防冰绝缘子”两项技术获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大赛“十大科技创新技术”。

如今,借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东风,长沙县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聚焦区位、平台、产业三大优势,加快打造以松雅湖未来科技城为创新核心区,以长沙经开区、自贸临空区、自贸会展区为科创产业承载区的“1+3”区域创新格局,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加快建设自贸区长沙片区集聚区。

从“一张白纸”开始,十多名国内外专家团队历经七百多个日夜设计调整,规划蓝图牢牢扭住“四分生态六分城”的空间布局,以优质生态资源汇聚科创产业和人才,一座“未来科学城”雄姿初显。2023年,松雅湖未来科技城紧盯“三年成形,五年成城”建设目标,在建项目14项,总投资30.45亿元,拟新建项目19项,总投资51.29亿元。松雅湖未来科技城正以斗志昂扬的姿态掀起开发建设热潮,奋力夯实发展基础。

作为在长沙经开区“起家”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和长沙经开区也政企携手,共建了三一科学城。今年该项目已经全面动工,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重大功能性平台、重点改革试验载体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三一科学城可谓是三一集团,也是长沙经开区产业的未来形态。项目整体规划2.8平方公里,总体投资235亿元,分五期开发建设。建成后将以“世界级产业创新区”为品牌定位,围绕“主业再腾飞、开放新生态、人文好体验”为主题,重点规划三一智谷(智能创新首发地),三一云谷(理想生态栖息地),三一归谷(多元生活融合地)三大核心板块,打造集产、学、研、商、居、娱、购于一体的国际产城综合体,未来将吸引3-5万余名应用型科创人才集聚,突破千亿级营收规模。

一盘大棋正在星沙大地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喜讯频传:星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长沙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曙光算力中心、中国信通院中南研究院、湖南潇湘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正加快建设……星沙正夯实科技创新高地的基础支撑,服务重大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需求。

8月27日上午,长沙县人才政策资金兑现暨服务企业现场办公会在长沙湘锐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举行。湘锐赛特注册成立后,经过资料初审、实地考察及专家评审会,最终决定给予项目扶持资金620万元,按5∶3∶2的比例分三年拨付。310万元产业领军人才创业项目扶持资金到账。

年产2000万片纳米金属陶瓷高端切削刀具生产线、年产1000平方米超硬陶瓷防护新材料生产线、年产400万片金刚石类超硬新材料切削工具生产线……这是湘锐赛特在长沙县黄花镇的产业布局。“从对接到签约落地,再到快速规模化生产,感受到了长沙县对科技型企业和人才的高度重视。”湘锐赛特创始人王为民表示,这也更加坚定了公司把技术成果转化好的信心。

2022年5月,长沙县出台“1+1+N”人才政策,其中对产业领军人才(即长沙市ABC类高层次人才及相当层次的)带项目、技术、资金在长沙县新创办企业的,经评审给予不超过实际有效投入的50%、最高1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湘锐赛特首批兑现资金310万元成为长沙县2023年3月集中兑现资金的单笔最高金额。

围绕“率先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目标,长沙县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大攻坚行动”,打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攻关的“组合拳”:

在今年最新修订的《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长沙经开区提出支持企业争创“五首”。即对获评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首台套技术设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产品的企业,按获批省级资金的5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最高支持100万元。

据悉,长沙县先后出台《长沙县人民政府关于振兴长沙县工业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明确对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形成覆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创新全链条的政策“雨林”。

拿出1500万资金,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全省、全市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主阵地、主战场,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引领、紧缺急需和骨干人才倍增、优秀青年人才储备、优秀工程师和技能工匠人才铸造四大人才工程,凝聚起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开放姿态昂扬

“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对于长沙县而言,开放的意义更为重要。

三年间,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长沙县自贸区、经开区、临空区、综保区、会展区“五区叠加”的开放优势明显,也交出了一份不凡答卷——

累计开通19条国际货运航线,长沙县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14%;

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2022年获评湖南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县市区。

自贸长沙片区113项改革试点任务涉及长沙县各园区牵头或参与的改革事项实施率达100%,共形成8个国家级创新案例、24项省级创新成果。

“朋友圈”持续扩大——

黄花国际机场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长沙“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1/3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城市国际航线通道持续巩固。

如今,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磁悬浮、城际快线、地铁……长沙县交通网络空陆交织,内辐射湖南乃至全国各地,外与东盟、RCEP、“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欧盟区域等58个国家地区实现无缝对接,交通优势让世界变小。长沙县已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跨越山海的相聚,正是星沙人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

作为长沙对话世界的国际门户,自贸会展区国际范十足,2023年初获批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彰显“城市会客厅”对外开放独特优势。

VFSGlobal联合签证中心等国际商务商事服务机构即将运营,实现外事业务“集中办”“便捷办”。

中非经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经安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等长期落户。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三年来累计举办展会105场,展览面积超350万平方米,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获评“2022中国会展品牌场馆”。长沙国际会议中心累计举办大型会议活动125场次。在两大战略平台加持下,自贸会展区面向世界敞开胸怀。

抢抓自贸机遇,长沙经开区区块在全省率先发布了首个制度创新促进办法——《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沙经开区区块制度创新促进办法(试行)》,充分调动各类制度创新主体改革创新的主动性。截至目前,长沙经开区区块梳理制度创新事项60余项,16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全国首创7项)先后入选湖南自贸试验区第一、二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有7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被湖南省政府发文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位居湖南自贸试验区各区块单位首位。

“探索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模式”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唯一一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信息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入选为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度第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手脚放开。三年来,牢记嘱托,自贸区长沙县区块以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水平开放,以全方位开放促进更高层次创新,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此前仅能办理国际邮件业务通关,效率不高,也无法满足快递、跨境电商包裹等业务的需求。自贸临空区块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新模式,将3个场所和3套监管系统合而为一,在同一条分拣流水线上,可同时办理“邮快跨”三类业务通关,由单一的物流运输服务转变为国际口岸平台服务。目前,货物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通关成本降低30%以上,吸引了中外运等物流企业入驻,培育出一批新兴跨境电商企业,该案例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国家级案例。

长沙自贸临空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保税优势,帮助企业在进口研发用有形料件、试剂、耗件及样品中享受免税保税政策,进一步减缓企业资金压力,提供通关便利,缩短研发周期,有力提升科创落地竞争优势。

在保税研发的吸引下,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原料生产基地落地长沙自贸临空区。

吉因加作为精准医疗大背景下诞生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建立了医学检验实验室、医疗器械制造基地、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实体机构,业务范围涵盖肿瘤全病程精准检测、病原微生物精准检测、药物研发全周期检测服务等方向。

“出于业务拓展的需要,公司决定布局长沙。在进入实际筹备阶段后,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选址。”长沙吉因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贺琼芝回忆道。

经过多方判断后,结合地理交通位置、区位未来发展前景、保税研发政策等综合考虑,最终将原料生产基地设立在长沙自贸临空区。“一方面是因为长沙拥有强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创新环境优越;另一方面,保税研发政策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资金成本,长沙自贸临空区优良的营商环境也能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今年7月,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向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发出邀约,免税保税、免许可证、通关便捷化三大优势将为企业带来省钱、省时、省事的切实便利。

目前,除吉因加项目外,瑞德体外诊断、朗矩脂肪干细胞设备研发、中印抗癌药生产基地、吉诺思美精准医学中心等保税研发项目陆续落地长沙自贸临空区。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孟立祥表示:“园区将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叠加优势,加快建设保税研发集聚区,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长沙县以“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长沙县营商环境4.0版实施方案》70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持续擦亮“在星沙都最好”营商环境品牌,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县区高质量发展。

一组数据证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获得感”十足:三年来,长沙县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今年1至8月,长沙县(含经开区)经营主体达209946户,较2022年底净增18612户,增长率约9.73%。

长沙经开区区块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新模式;自贸临空区块“区港联动”项目被授牌“湖南省对接RCEP及非洲国家货邮集散分拨中心”;自贸会展区块推进“会展物流一站通”制度创新,解决传统展会“手续靠走”“通信靠吼”“过程靠守”的现场状况……三年来,自贸长沙片区113项改革试点任务涉及长沙县各园区牵头或参与的改革事项实施率达100%,共形成8个国家级创新案例、24项省级创新成果。圈出来的“试验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独特抓手。

随着对外开放立体交通的完善,开放通道不断“延展”,有着“中部模范生”的美誉,长沙县一刻都没有放松,仍眼睛向外,加速拥抱世界。

当下的星沙大地,处于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历史性窗口期,肩负在全国争先进、在区域作示范、在全省当标杆的时代使命,必将进一步提升“星”动能,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上交出精彩答卷!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张甜-网发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