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生产制造的座椅缓冲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谭怀鹰 徐祥涵 湘潭报道
2023年6月4日,随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生产制造的座椅缓冲器,为航天员安全着陆再次提供了可靠保障。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跨越二十年,三代江南人积极履职担当,与“神舟”同行,伴随“飞天梦”成长,在持续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江南力量”的同时,也实现了“江南制造”的提质升级,为江南工业集团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缓冲器各部件的机械加工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制造的转型。
生产制造能力不断精进
座椅缓冲器是神舟号系列飞船返回舱中的重要设施,主要用于缓冲返回舱硬着陆时航天员胸背向受到的冲击,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江南工业集团从1994年开始研发、承制航天座椅缓冲器。随着航天工业标准的不断提升,座椅缓冲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2017年开始,公司进行了全新的生产布点,将产品机加、装配任务调整至拥有高精尖设备的数控加工分厂,机加生产由原来使用的普通车、铣、镗设备转为了数控车、五轴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
如今,缓冲器各部件的机械加工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制造的转型,加工技术屡屡实现创断和突破,产品精度稳步提升。零部件活塞杆内孔由普通车床镗削加工升级为卧式加工中心,采用了枪钻新工艺,内孔表面粗糙度比图纸要求提高一倍以上,加工时间也大大缩短。同时,生产团队严格把控产品的精度和细度,对配合零件的尺寸公差加以内控,实现了产品零部件的标准互换,整体产品性能的真空漏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团队对产品提出各种优化建议。
技术技能人才得到锤炼
研制团队技术人员丁洵十年前进入公司,今年是她与航天产品打交道的第7个年头,是座椅缓冲器技术团队最年轻的一代。加入技术团队以来,她积极向团队里老一辈资深技术、技能人员讨教、学习工艺技术,学习现场问题处置,逐步知悉并熟悉各零件制造、组件合装、装配过程中控制要点。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批产品交付试验后,工艺、检验、装配、理化团队都会分析总结,提出各种优化建议。正是一次次沟通总结、一步步改进优化下,每批产品的零件机械加工、对接装配、热表处理、检测试验等工作得以高标准完成,而她和团队成员们也在实干中一道成长,成为公司技术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二十多年来,公司积聚优势力量不断突破关键技术,老中青技术技能人才在锤炼中成长,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新动能。如今,公司参与缓冲器研制生产的接力棒已从“50后”“60后”逐步传递到了“70后”“80后”手中。在这个团队里不乏公司首席专家、高级技师,更有多名已成长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或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及省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者。他们都是各个领域或岗位的佼佼者,为公司各系列产品研制、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团队进行沟通总结。
工匠精神在江南传承闪耀
公司高级技师贺鹏有一手钳工“好活”,早年曾担负缓冲器的零部件钳加工序,如今,他是负责缓冲器装配的核心人员。他常说,座椅缓冲器是航天员的生命防线之一,在为航天事业献上一份力量感到自豪的同时,他更时刻怀揣着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次的钳工打磨、修锉中,他按照工艺要求严格保证产品零件的精度;装配过程及配合完成产品验收过程中,他严守质量第一原则,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积极与生产、技术、检验等相关人员配合沟通,不放过任何细小环节,完成好产品相关试验。
彭小彦从2013年神舟十二号开始参与研制生产座椅缓冲器,担负着误差仅为微米级的核心零件数控加工。如今的她已成长为中国兵器关键技术带头人,成为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将“技能报国、匠心筑梦”写在了脚踏实地的工作岗位上。
护驾“神舟”,征途漫漫。在江南集团缓冲器研制生产团队里,还有很多个“彭小彦”“贺鹏”,他们展现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严格按照“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十六字方针,扎实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江南制造”精进笃行,奋斗不止,正群策群力一步一个脚印,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接续江南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谭怀鹰 徐祥涵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工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