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工程机械跨越“周期陷阱”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范思璇 编辑:苏好 2025-09-08 08:58:30
时刻新闻
—分享—

在“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警醒中,勇于在产品低端做减法,敢于向价值链高端做加法——

湖南工程机械跨越“周期陷阱”

工程机械产业是湖南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长沙更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在世界产业格局深度变革中,具有“世界级”产业潜质的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如何实现链式裂变,在“产业高原”上勇攀“产业高峰”?

9月初,记者走访湖南的工程机械企业、园区,感受到产业深层变革加速演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色更足。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湖南工程机械上市企业的营收、利润、出口等关键指标呈上升态势,在全球行业下行的态势中释放“风景这边独好”的强烈信号。

8月27日,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本版照片均为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工程机械产业新增长点在哪里?从“国家级”迈向“世界级”,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能否跨越“周期陷阱”,培育强劲而持久的新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端突围

在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总重达520吨的全球最大混合动力矿卡如“巨无霸”般矗立,光轮胎就有3.9米高,一个成年人站在前面,还够不到它一半高。

“这台矿卡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均为国产,混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速度调节快、精度高,可节能15%。”中联重科副总裁、土方机械公司总经理袁野向记者介绍。

矿山机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对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中联重科投入大量研发、制造资源,开发全系列矿山机械,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8%。

工程机械企业要摆脱对地产和基建的依赖,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市场调结构,向新板块要增量。

土方、高空、农业、矿山机械等新兴业务的营收之和,如今在中联重科总收入中占比接近一半。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其与地产高度相关的营收占比已降至10%左右。

安全应急产业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山河智能发力无人化应急救援装备,研发投入保持在10%以上,智能遥控挖掘机在国内市场打头阵。

8月27日,长沙市铁建重工,正在进行组装的盾构机。

掘进装备走向更深的地下,铁建重工研制出全球首台千米级全断面竖井掘进机“钢铁脊梁号”,为深部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支撑。

三一集团适应产业向绿的需求,深度布局新能源,每生产10台工程机械就有3台是新能源产品。2024年,三一集团电动化产品累计上市101款,开发应用新技术57项,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电动化产品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虽然近年行情下行,但企业利润高涨。采访中,多家企业表示,“低端产品做得少了”“越做‘减法’,越赚钱”。

有亮点,也有隐忧。在高端农机、矿山机械等领域,国外品牌依然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国产品牌竞争力有待提升;产业高端化离不开创新的技术底座,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难以由企业“单枪匹马”攻克。

“湖南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但还缺少一家工程机械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振说。

为加快破解这一瓶颈,今年,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手,共同打造跨区域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技术研发、实验检测、中试生产、成果转化四大创新平台建设。

数智化转型的价值跃升

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平均45分钟下线一台泵车,以惊人效率造就“世界泵王”。

“一块钢板进,一台泵车出”的背后,是下料、切割、焊接、组装等工序全程智能化,是两条总装配线可混装柔性生产69种型号规格泵车的“刚中带柔”,更在于整个供应链和生产计划的高效调度运转。

9月2日,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叉车在进行装卸测试。

上一轮行业低谷时,工程机械企业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第一步。以“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三一集团完成所有传统工厂的智能制造升级,1.9万台设备、3.3万个四表(水电油气)、6.1万个摄像头实时在线接入。

从“制造”到“智造”,龙头企业、大企业当“排头兵”,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运营加快融合发展。

产业链上,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驶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智赋万企”行动在全省全面铺开,从一个工位到一条生产线、再到整个企业,逐级赋能。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湖南有4家工程机械企业站上“智能制造最高梯队”。每一个卓越级工厂将成为行业解决方案的孵化器,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以“场景牵引”实现产业链“协同进化”。

数智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守得住今日之优势,更要赢得明日之竞争。

今年,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在中联智慧产业城的车间上岗。人工智能是中联重科目前研发投入的重点方向之一,未来将进一步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

“线上大模型,线下机器人,孪生元宇宙,协同区块链”——三一集团用20个字概括“未来智造计划”。三一集团智能制造总部总监卢阳光介绍,未来工厂会变成“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工厂”,大模型驱动所有生产要素,在虚拟环境中像打游戏一样进行各种测试、认证,在价值赋能、行业形态上形成颠覆性改变。

全球化发展的长期机遇

9月5日,铁建重工出口欧洲最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验收下线。土耳其地铁项目、意大利高铁建设、罗马尼亚高速公路工程……铁建重工不断打开海外新市场。

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2024年湖南工程机械出口额316.3亿元,同比增长20.3%。全球化战略的秘诀何在?一在本土化,一在产业链。

9月2日,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光伏装卸机器人在进行光伏板安装测试。

沙特阿拉伯炎热干燥、风沙大,夏天作业温度超过50摄氏度,沙土下面就是硬岩,中联重科挖掘机刚进入沙特市场时出现“水土不服”。团队在当地项目工地蹲守一年多,根据现实工况不断调试、改进,直至客户满意。如今,中联重科挖掘机成为沙特市场头号中资品牌。

“端到端、数字化、本土化”模式,带动中联重科境外业务突飞猛进。变化之一就是,以前是国内做出好的产品销往国外,现在应对国际市场需求,就地适配研发。

“出海,不是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的整体提升。”一家主机企业高管深有感触地说,产业链高效协同是中国工程机械能在海外健康发展的最大底气。

小到一根液压油管的国内采购价不到海外的1/4,大到一台盾构机超出客户预期的高效交付,还有一些高端市场用户对属地化配套率有明确要求,这些都表明,主配企业抱团出海势在必行。比如星邦智能在其墨西哥工厂推行“湖南供应链出海”模式,帮助湘钢等多家企业进入国际供应链。

“今年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大家最关注的是出海。”省工程机械产业工作专班的人员介绍。拓展海外市场,企业希望对当地法律法规、市场需求等有更多了解,在融资、保险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与便利。

产业链协同的生态共荣

在宁乡高新区,长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马达、油缸、减速机等产品,为相隔仅3公里的星邦智能配套。

3年前,一场由当地政府组织的产销对接活动上,长恒科技与星邦智能牵手。合作以来,长恒科技业绩实现翻倍增长,如今在当地拥有53亩自建新厂房。

星邦智能供应链总监胡庆丰介绍,企业构建“1小时配套圈”,长株潭供应商数量占比近40%,“以摆动油缸为例,以前从山东采购,现在‘家门口’供货,因为就近沟通方便、工艺技术升级以及运输费用减少,仅这一项就可以降低15%的成本。”

一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龙头要强,供应链体系则如同一身龙骨,更要坚实有力。

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引。“液压一哥”恒立液压在长沙经开区建研发制造基地,研发人员占比超60%;“隐形冠军”桑特液压将生产基地从沿海搬到望城经开区,客户服务圈由过去的两天缩减到30分钟。

构建梯度培育生态。申亿精密深耕紧固连接件领域,成长为省内最大的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企业;万鑫精工聚焦行业痛点和企业个性化需求,打破高端减速机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就近配套能力快速提升,“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形成共生效应。

当前,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面临技术持续升级、高端人才相对缺乏、产业链协同有待加强等挑战。2024年底,长株潭工程机械联合体成立,链长、盟长、校长、行长、基金董事长携手“五长联动,五链融合”;2025年起,《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施行,长株潭三市明确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协调解决工程机械产业跨区域发展难题。

“工程机械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精密、高集成、高性能的配套产品。”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资深专家认为,工程机械绿色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电动化,长株潭正好抓住机遇,发挥各自优势,加大主配协同,推动产业再上一个新高度。

以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脊梁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省工程机械产业工作专班副召集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卫东

省工程机械产业工作专班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聚焦行业痛点、企业需求,谋创新、促转型、抓改革、强合作,助力“工程机械湘军”攀高向新,产业“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持续上升,树起行业发展标杆。

产业高端化靠创新驱动。支持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建设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正联合江苏汇智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我国工程机械领域创新资源的整合枢纽。支持重点企业承担省十大科技攻关项目、省关键产品“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加快新一代工程机械研制,一批“全球之最”和“行业首创”产品不断涌现。

数智化转型引领行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星邦智能4家企业入围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铁建重工入围第二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公示名单。抢抓电动化发展风口,绿色产业链加速成型,湖南工程机械已推出500余款新能源产品,覆盖多个产品类别。

以再制造体系改革构建增长“第二曲线”。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改革列入省首批重点改革事项。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改革方案》,联合海南发布2项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地方标准,与马来西亚以及6家国外机构实现标准互认。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基地揭牌,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已落户产业项目29个、并引进7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开展再制造业务。

开放合作走好“出海”之路。支持企业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建立海外服务体系、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加快产业全球化步伐。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企业海外建厂加快推进。据海关统计,2024年湖南工程机械实现出口总额316.3亿元,同比增长20.3%。

面向“十五五”,湖南锚定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这一总目标,围绕“传统稳根基、新兴拓增量、前沿抢赛道、开放立高地”四条主线,逐步形成“存量优化、场景驱动、技术预研、生态协同”四种机制,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的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范思璇

编辑:苏好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