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2025世界计算大会举行超算驱动科学研究新范式专题活动。郑旋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
图灵奖获得者吉姆詹姆斯·尼古拉·格雷曾指出,科学研究存在4个范式,即千年前的经验科学、百年前的理论科学、几十年前的计算科学和十几年前的数据科学。
“而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催化科学研究‘第五范式’的诞生。”11月20日,在2025世界计算大会举行的超算驱动科学研究新范式专题活动上,与会嘉宾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依赖超级计算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撑,而超级计算系统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与效率优化。
“特别是伴随天河等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计算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为科学研究新范式变革带来新机遇。”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总工程师冯景华认为。
机遇背后是需求。以强大算力为支撑,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开展胎儿超声大模型探索。“超声检查是出生缺陷筛查的主要手段,传统胎儿超声诊断高度依赖医生水平能力,筛查过程至少需要30至40分钟,效率低、漏误诊率高。”湖南大学副校长、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主任李肯立介绍,通过建立“端-边-云”协同的胎儿超声智能诊断与质控服务化平台,让胎儿超声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1%以上,时间减少60%。
在超算驱动下,“超智融合”正在加速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东方分享了通感一体化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通感一体化,能精确测出温度、压力、振动、声音、气体浓度等各种变化,实现社区安防、管廊管网、建筑变形及各类油气线路泄漏的安全监测。”
机器学习方法,创造科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打破了传统科研的底层逻辑,现如今,药物研发周期从数年压缩至数小时,材料发现效率提升40倍,台风路径预测误差仅38公里,这些都已成为现实。
“未来,希望让算力成为一种普惠化的资源。”海光信息政府行业方案部首席专家姜永凯认为,若能把超算、智算的资源开放给所有行业,打通算力生态,将为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更强支撑。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陈珏 实习生田夏爱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