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计算浪潮奔涌,湖南何以弄潮 ——2025世界计算大会主题报告观察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陈珏 实习生田夏爱 2025-11-21 09:45:42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20日,2025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开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见习记者 符硕

11月20日,2025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开幕,开启一场关乎未来产业走向的高峰对话。来自全球的院士、科学家、企业家,围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数字孪生、算力网络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在这场思想碰撞中,一个共识愈发清晰:计算,正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湖南作为中部重要的算力与制造基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计算赋能万物,智能时代加速

从人形机器人到数字孪生,从算力网络到自主芯片,本届大会勾勒出一幅“计算+”万物的全景图。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报告中指出,先进计算已成为未来产业的“坚强底座”。尤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它不仅是“大脑”,更是实现从“能计算”到“会思考”的关键变量。她强调,人形机器人已从“舞台炫技”走向“工厂实干”,正在家政、制造、养老等场景中落地生根。

算力网络成为国家竞争的新焦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在视频报告中介绍,中国已经启动算力网计划,构建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目标是实现“算力如电力”一样方便。当前,中国必须掌握“算力主权”,而这正是“中国算力网计划”的核心使命。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奥泰因・赫尔佐格则从“数字孪生”角度切入,指出未来的制造系统将是知识驱动、自主响应的智能体。知识不再是静态的数据库,而是动态、可学习、可进化的系统,这正是生成式AI与数字孪生结合的意义所在。

这些报告指向一个趋势:计算不再只是基础设施,而是渗透到制造、服务、治理等方方面面的新质生产力。

算力调度存瓶颈,芯片数据遇难关

迈向“计算赋能”的道路布满荆棘。

首先是算力供给与调度难题。高文在推进算力网建设时发现,中国算力网面临四大挑战:核心算力供给不足、通信连接带宽要求极高、算力调度复杂、数据安全难以保障。尤其在调度方面,如何将不同厂商、不同架构的芯片进行统一调度,仍是一个技术瓶颈。

其次是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卡脖子”风险。 徐晓兰坦言,虽然我国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但在“大脑芯片”“小脑芯片”和操作系统方面,仍在全力攻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桂荣也持类似观点:国产CPU虽在追赶,但与全球顶级水平仍有差距。

数据孤岛与知识获取难题。奥泰因·赫尔佐格认为,知识是AI应用的核心,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可用模式,仍是制约AI落地的关键。中国电子在构建行业大模型时发现,企业之间数据难以真正实现共享,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面临阻碍。

伦理、安全与治理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如何确保其行为可控、可信、符合伦理,也是未来必须面对的课题。

是算力高地,更是“计算+产业”融合试验场

这场全球计算浪潮中,湖南不是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首先,湖南已提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徐晓兰在报告中特别提到,湖南构建了“国家级枢纽+产业集群+场景级节点”的三级算力体系,为人形机器人等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撑。高文也透露,鹏城实验室正在推进“南部国家数据大通道”,连接深圳与贵阳,湖南正处于这一战略通道的关键节点。

其次,湖南拥有丰富的工业场景与应用土壤。作为工业大省,湖南在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丰富工业场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非常好的落地条件。徐晓兰说,这意味着湖南不仅是算力高地,更是“计算+产业”的融合试验场。

最为重要的是,湖南已经在细分领域占据明显优势,拥有计算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自主计算产业集群。王桂荣直言,中国电子的自主计算产业根植湖南,飞腾芯片在长沙设计,整机在株洲生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产品也在湖南实现规模化落地。这种完善的产业体系,为湖南在AI时代构建“算力—芯片—系统—应用”全产业链提供了独特优势。

计算,已从技术工具演变为时代命题。在2025世界计算大会上,大家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全球竞争格局的重塑。湖南,凭借其算力基础、产业场景与政策支持,正站在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潮头。

与会嘉宾认为,能否真正“弄潮”,取决于湖南能否在关键技术攻关、生态体系建设与场景开放创新上持续发力。从人形机器人在工厂落地,到数字孪生助力城市治理,再到算力网络的区域调度,湖南都有条件走在前列。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陈珏 实习生田夏爱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