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20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周慧欢 2024-03-08 09:44:51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中旬,OpenAI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引发的轰动效果,像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一颗原子弹。而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长沙早已有所共识。几年前,长沙从规划、政策、平台方面,通过“有形的手”入场,让“无形的手”张得更大,也更有力,在生活和生产两方面,星城都在感受着人工智能带来的舒适和高效。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企业规模超过2500家。其中,规上企业24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达292.6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20。

中南智能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思雅供图

中南智能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思雅供图

基础:长沙成为“双区联动”城市之一

3月5日,在中南智能研发实验室,工程师只需轻点屏幕,短短20秒内,高精度的二维码便能蚀刻在金属表面上。这是中南智能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激光蚀刻机,核心部件还打破了国外垄断。

作为中南智能子公司,长泰机器人董事长高狄对长沙人工智能发展进程非常熟悉。“近年来,长沙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持、政策优惠和创业环境,吸引企业和创新团队在长沙进行相关研发、生产和应用工作,长沙的各大园区也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阵地。”

概括来说,长沙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扎实,前景广阔,既有政府顶层设计,也有园区场景引导,更有企业转型需求。

长泰机器人扎根雨花经开区以来,一步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组数据为证:长泰机器人先后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十大工业门类、110个应用场景。

作为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聚区,目前雨花经开区集聚长步道、驰众机器人、中南智能等产业链重点企业2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40余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排名进入全国十强。

经营主体不断落户长沙,带来的是技术沉淀、平台集聚和创新迸发。目前,该产业链已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45个,集聚湖南省传感器产业促进会、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等各类公共性创新服务平台200余个,引进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专项项目27个,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7个、优秀场景14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近几年,长沙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长沙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创新探索的‘双区联动’城市之一。”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市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办公室主任陈海波介绍。

短板:产业链条发展平衡度不够

当前,AI技术已从学校、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面对大好机遇,要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质效提升和倍增,长沙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补强自己的短板。在2月下旬举行的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一幅人工智能产业的“自画像”不断被清晰描摹,“短板”也被画了出来。

“长沙发展工业人工智能一是重‘硬’轻‘软’,缺乏涵盖全产业链的软件基础。二是重‘点’轻‘面’,行业壁垒问题较难突破。三是重‘上层’轻‘底层’,设备联网难,工业设备采集能力偏弱。”高狄在座谈会上直言不讳。

在高狄看来,工业人工智能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的领域,要求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工业人工智能的应用还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工业生产数据、设备传感器数据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各领域的人才,对企业要求高。

这一点陈海波也取得了共识。他表示,人工智能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多个阶层,再往下走便是数字经济、互联网产业、生命健康等产业链,受到链条和行业的束缚,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过程中,此前我们更多的是集中在终端这一块,导致长沙人工智能软件缺乏,硬件也不足。

陈海波告诉记者,长沙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还不够大,规上企业仅有240余家且多集中在产业发展核心区域,高能级的企业较少。

破局:产业规模和创新同向发力

针对上述产业发展堵点和痛点,作为长沙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承载区,雨花经开区率先破局。

2月22日,同升湖人工智能科创谷项目正式发布。在雨花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易静眼中,这是园区“破局”再谋“新生”的关键举措,也是人工智能“链”上招商战略蓝图里的关键布局。

该项目选址于雨花经开区范围内同升湖板块,总占地面积702亩,秉持“生态、科技、人文”深度融合理念,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脉四区五中心”。其中五中心是指高标准打造企业总部中心、科创研发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展示交易中心。项目预计2024年启动建设,2026年正式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长沙人工智能科创金融港、长沙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中心也揭牌成立,不断优化产业生态。现场,11家企业及机构与雨花经开区签订合作协议。此外,项目有12家企业已入驻,10家企业有合作意向并正在洽谈中。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副院长严佳龙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长沙人工智能发展一方面要“打地基”,加大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基础支撑平台的研发力度,同时鼓励产学研用合作,集中力量干大事,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另一方面要“接地气”,研发人员要深入企业一线,真正了解企业的业务逻辑,寻找堵点痛点难点,坚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广大企业的实用路径,加快智能技术产品的工程化落地。

资本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北京允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长沙AI行业保持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算法是 AI 的‘引擎’,数据是AI的‘燃料’,算力则是AI的‘基建’。”允泰资本创始人、CEO王振龙表示,长沙可以通过发起设立算力运营公司,建立统一的多云算力调度平台,实现跨企业、跨地域的算力资源调度,把所有的算力资源协调统筹安排。

王振龙对长沙充满信心:“允泰资本将充分发挥资本优势,做好高质量的金融供给,引领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国家战略新兴科技产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产业的转型升级。”

链长说

要勇于解放思想、抓住机遇、锐意进取,以链上存量的产业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落地为主线,大力提供场景牵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政产研金跨界融合和资源撮合。

——市政协主席、市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链长陈刚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周慧欢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