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镜里春秋丨战国时代,长沙是全国铜镜制造中心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编辑:宋芳 2023-02-26 09:55:36
时刻新闻
—分享—

86631677339866239.jpg

缠枝牡丹纹菱花镜。

56571677339866254.jpg

对鸟衔花纹铜镜。

8981677339866254.jpg

长宜子孙鎏金博局纹铜镜。

13111677339866270.jpg

带有字谜的葵花铜镜。

33501677339866270.jpg

蹴鞠镜,古代足球题材的铜镜。

27481677339866270.jpg

湖州铜镜在宋代成为主流。

71741677339866286.jpg

神人神兽纹铜镜。

73981677339866286.jpg

瓶型镜。

15181677339866301.jpg

君宜高官直行铭文双夔纹铜镜。

即使不论艺术价值,铜镜在器物史上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人类早期使用材质的青铜,很早就退出了日用器具的主流材料行列,而铜镜,却一直延续着那个时代的光华,把青铜的气质一直延续到了一百年前的近代社会。

原理不复杂,进化却超级缓慢的镜子

镜子的原理并不复杂,光学反射成像是其基本原理。然而真正适合做反射的材料却很有限。最早期的材料是水,但水的使用效果显然并不太好。后来又出现了用黑曜石做的镜子,效果同样可想而知。于是在进入青铜时代后,人们把铜这种金属打磨成光滑面,便形成了效果尚可的铜镜。

铜镜是超级古老的物件。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铜镜,是在青海贵南尕马台的齐家文化墓地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距今4000多年。而在国外,埃及出土的铜镜则早至公元前3000年,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无论中外,铜镜的使用时间都特别漫长。是什么原因导致铜镜这种器物始终没有改变自身的形态,延续到近代呢?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层面的原因。

铜镜出现后的数千年,人类一直没有找到更为合适的替代品,就这样一直熬到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十四世纪。此时的技术正与文艺同步发展。在号称世界玻璃王国的威尼斯,人们在彩色玻璃中加入二氧化锰从而发明了透明玻璃,但透明的玻璃完全无法反射光线,他们又将光滑平整的金属和透明玻璃合在一起,制成了玻璃镜的原型。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们便开始摸索用玻璃制造镜子的方法。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终于研制成功了实用的玻璃镜子。他们先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溶解锡后形成了一层称为“锡汞齐”的合金,黏附在玻璃表面,成为了真正的玻璃镜子。之后又过了漫长的三百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子真正开始普及,记录了文明史的铜镜才开始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而在中国,铜镜更替的历史进程还要更晚一些。

湖南最显赫的青铜器是铜镜

长沙博物馆的“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展”中,铜镜是一个几乎伴随着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的器物,博物馆为它们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展区。

湖南的青铜时代,晚于华夏文明的核心腹地。虽然有四羊方尊、皿方罍、豕尊、象尊、象纹大铜铙等诸多青铜重器的出土,但就整体而言,湖南的青铜器在数量和品类上依然远不及中原。就在大型青铜礼器工艺艺术开始走向没落的战国中期,铜镜铸造业却异军突起。长沙在战国时代成为全国性的铜镜制造中心。长沙造的楚式镜成为战国时代的两大铜镜流派之一。

湖南出土的铜镜规模堪称壮观。

据湖南省博物院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吴小燕介绍,这一时期的铜镜目前发现的已逾千面,特别是南方的楚国。据统计,自1951年以来,湖南长沙发掘的楚墓近2000座,出土铜镜480余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较楚都江陵更胜一筹,长沙很可能是楚国当时铸镜中心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典籍中已有不少关于南方产铜的记载,如《诗·鲁颂》说“大赂南金”,《禹贡》载扬州“厥贡帷金三品”,荆州“厥贡羽毛齿革帷金三品”;其次,结合考古发现,在原楚国境内的湖北大冶铜绿山、江西瑞昌、皖南、湖南麻阳等地,都发现了规模较大的采矿或冶铸铜遗址,由此,学界普遍认为这很可能是铜镜盛于楚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铜镜之所以在战国中期以后爆发的深层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但无论如何,湖南制造的铜镜以其丰富的纹样、精巧的造型,都已经达到了当时青铜工艺的顶峰。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工信频道首页